衡南糄粑古法复兴,老手艺激活50个乡村作坊,传承与创新共舞
在湖南省衡南县,一项古老的手工艺——糄粑制作,正经历着一场复兴之旅。这项传承了千年的传统技艺,如今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,激活了50个乡村作坊,让古老的技艺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糄粑,又称年糕,是衡南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食品之一。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,经过浸泡、磨浆、蒸煮、捣碎等工序制成,口感软糯,营养丰富,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。然而,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,传统的糄粑制作工艺逐渐被冷落,许多手艺人也因年事已高或后继无人而面临失传的危险。
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,衡南县积极推动糄粑古法复兴工程。通过政策扶持、技术培训、市场推广等多种手段,让这项传统手艺重新焕发生机。如今,在衡南县,已有50个乡村作坊恢复了糄粑制作,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。
在复兴过程中,衡南县注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双赢。一方面,他们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艺,让年轻一代掌握糄粑制作的精髓;另一方面,他们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,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成本,使糄粑制作更加便捷。
在复兴的乡村作坊中,有一位名叫李老汉的糄粑制作师傅,他已年过古稀,却依然坚守在制作糄粑的岗位上。李老汉说:“我从小跟着父亲学做糄粑,这门手艺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和记忆。现在,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加入到糄粑制作中来,我感到非常欣慰。”
在李老汉的带领下,一批批年轻人在乡村作坊中学习糄粑制作技艺。他们不仅学会了传统的制作方法,还学会了如何将糄粑与现代食品工业相结合,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产品。
如今,衡南糄粑已远销全国各地,成为一张亮丽的地域名片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衡南糄粑古法复兴工程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当然,在复兴的过程中,衡南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。如何让这项传统技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如何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热爱这项手艺,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然而,衡南县有信心、有决心,将糄粑古法复兴工程进行到底。他们相信,在传承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,衡南糄粑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。
总之,衡南糄粑古法复兴工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,它告诉我们,在新时代,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并非遥不可及。只要我们坚定信心,勇于创新,就一定能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