耒阳市“一村一俗”工程正式启动,50个村定制特色文化标识,助力乡村振兴

近日,耒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“一村一俗”工程,旨在通过打造特色文化标识,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,推动乡村振兴。据悉,首批参与该工程的共有50个村,每个村都将定制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标识。
“一村一俗”工程是耒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。通过挖掘和整理乡村传统文化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标识,旨在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,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,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。
据了解,参与“一村一俗”工程的50个村,涵盖了耒阳市各个乡镇,包括传统村落、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园区等。这些村在文化底蕴、历史传承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各具特色,为打造特色文化标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
在标识设计过程中,耒阳市相关部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,结合当地历史文化、民俗风情和产业发展,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创作。设计团队深入基层,与村民面对面交流,了解村民对标识的期望和需求,力求打造出既具有地方特色,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标识。
这些特色文化标识将涵盖村名、村徽、村歌、村旗等多个方面。其中,村名标识将突出地域特色,传承历史文化;村徽标识将融合当地民俗文化、自然景观和产业发展,展现乡村风貌;村歌标识将唱响乡村故事,弘扬时代精神;村旗标识则将展现乡村风貌,激发村民自豪感。
耒阳市“一村一俗”工程的启动,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。村民们纷纷表示,特色文化标识的打造,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形象,还能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,激发村民热爱家乡、建设家乡的热情。
“一村一俗”工程的实施,对耒阳市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它有助于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,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;另一方面,它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,提升乡村经济实力。同时,特色文化标识的打造,还有利于促进乡村社会治理,提升乡村治理水平。
耒阳市“一村一俗”工程的启动,标志着该市乡村振兴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耒阳市的乡村将焕发出新的活力,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。